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从而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创新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只有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使产业链与创新链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跃迁。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要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和根本保障,也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
代表着创新方向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或重要社会需求带动产生的新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聚焦5G、先进计算、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进技术创新、生态建设,激发涌现更多技术含量高、品牌影响大、国际竞争力强的“中国制造”名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瞄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等领域,加快标准制定,加强技术研发,为形成新质生产力预留更多空间。
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基本盘、老家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让传统产业与新产业协同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方面,要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强化优质达标项目要素保障;另一方面,要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让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当务之急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补短板,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固本强基。拉长板,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还需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锻新板,要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任务。应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也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